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狂野北美1846> 第428章苏伊士运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8章苏伊士运河(3 / 5)

终清除了国内的反对者,独掌埃及的军政大权,后靠着自上而下的变革,使埃及国力日渐强盛。

至此,阿里开始挑战宗主国奥斯曼帝国的权威。

1831年,埃及军队向奥斯曼帝国发动突袭,力战不支的奥斯曼帝国被迫与阿里议和,埃及虽在名义上仍奉奥斯曼帝国为宗主国,但已经取得事实上的独立。

此役之后,埃及成为地跨亚非的庞大帝国。

所以埃及虽然名义上最高统治者是帕夏,但实际上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独立状态,腐朽衰败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无法影响到埃及,整个国家呈现欣欣向荣的中兴景像。

1839年,英国怂恿奥斯曼帝国挑起与埃及的战争,意图攫取在埃及的权益。

但奥斯曼军队不堪一击,反被埃军击败。

英国眼见奥斯曼帝国不堪重用,立刻撕破中立的伪装,亲自下场派军远征埃及,兵临亚历山大港。

阿里帕夏自知无法击退英军,不得不选择与英国议和。

1840年5月11日,

埃及被迫与英国签订《英埃协定》。条约签订以后,埃及国门大开,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或者说叫保护国。

英法等国的势力大举进入埃及,埃及也逐渐成为英国等列强的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此之后,埃及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英埃协定》签订后,埃及国门被迫打开,英国、法国的势力便开始介入其内部事务,而两国围绕是否开凿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运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法国是地中海国家,主张恢复旧商路,因此极力主张开凿运河。

而远离地中海的英国,意欲依靠控制好望角而控制新航路,故积极主张修建铁路。

在英国的阻挠下,法国修建运河的提议屡屡夭折。

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令英法在欧洲结成了亲密的军事同盟,联合奥斯曼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