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靖难攻略> 第176章 南北榜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6章 南北榜案(2 / 11)

往往会崩溃,但能走到这一步的,无不是意志坚定之人。

不多时,考卷下发,所有考生阅览卷目,并没有任何一人对题目有所质疑,只是在片刻的沉默后开始研墨动笔。

明代会试分三场进行,时间为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一般较重视第一场。

第一场会试题目是经义、四书义各一篇,分别限制在五百字和三百字以内。

面对这两篇文章,每一个士子都认真作答,先不提内容,单说文章的卷面就十分漂亮。

刘三吾走在会试考场内,抚须看着那一名名考生,见他们卷面字体规整,大小一致,端庄有致,雍容有度,看上去赏心悦目,心里十分满意。

一连三天,刘三吾都不曾离开考场,以八十五岁高龄和考生们同吃同住,直至二月十一考试结束,他才带着七百二十三份考卷返回衙门,一篇篇批阅。

在他批阅这些考卷的同时,王府纪善白信蹈开始主持丁丑科的第二场会试。

这第二场会试,主要科考礼乐论,限六百字内容。

一连三日,白信蹈也如刘三吾一样未曾离开考场半步,直至十四日酉时科考结束,才带着所有考卷返回衙门。

翌日、会试第三场开始,此次科考的时务策。

兴许是因为兀良哈遭受重创,加上西北和西南叛乱不止,因此今年的时务策题,主要以平叛为主,对象不作限制,可以西南、西北、东北、倭寇为平叛目标,文章不尚文藻,内容规定在一千字以上。

在这场策题回答中,许多人都在模仿着朱高煦的《平倭论》来对西南、东北、西北和倭寇来对应平叛。

这并非说朱高煦的《平倭论》有多么高超,而是朱高煦的《平倭论》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这也就说明朝廷是比较偏向这种平叛思路。

借助这种思路,许多人都写出了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