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六百八十四章 朱瞻基的学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八十四章 朱瞻基的学习(1 / 7)

杨溥的责任很大,他需要用更深的道理,让太孙了解事物运转中,其背后的逻辑道理,许多如常的事情,通过杨溥的语言,让朱瞻基感到了陌生。

“工厂的分工细化,不仅改变了传统工匠的性质,也改变了以往干活的意义。以前的时候,人们过去通过社会分工来确定自己的身份,例如工匠的群体,在以往是少部分,但现在几大部份人都是这样,至少城里如此。”

“新的工业化的经济利用了这种变化,建立了一个满足工人需要的社会,这些工人每天被关在工厂里长达十个小时以上。城市被紧密排列的工厂和新的房屋所改变。”

“商铺、剧院、公园、广场都为了满足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应运改变,就像在城市和乡村造成的改变一样,工人的大规模聚集最终导致了政治上的某种改变。”

朱瞻基尽量让自己听得懂,而杨溥则尽力让太孙理解。

从前朝因为组织民夫治理黄河,人员的密集带来的变化,有了反抗朝廷的基础,以及其中的关系,乃至于工厂兴起后,两者哪些相似的地方之处,所以又导致部分的改变。

“太子殿下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是水只在总体失控的时候才能浮现威力,一杯、一盆水都无法引起人的在意。”

“那么在此之前,如何治理小江小河,不让江河泛滥,对模式的全新认知,使人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对其他人更加没有耐心。”

京城。

朱高炽同样在与朱棣讨论社会上的问题。

在后世人们眼里的近代西方文明,统治者们是这样认为的。

前工业社会,国家被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个人都有价值,相互关心,这形成了一种观念即每个人都对社会有贡献。然而,新的观念认为,个人的活力是其生活和整个社会经济成功的关键,个人和国家不应该帮助那些对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