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六百三十七章 天下最美的文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三十七章 天下最美的文字(1 / 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

归仁城。

城内砖头建造的房屋,传出孩子们的稚嫩声音,拗口的大明话,听起来比较怪异。

屋内。

木头的桌子后,孩子们拿着课本。

简陋的册子,是大明商人们带来的,不光有方块字,还标注了拼音,可以根据拼音来发音,成为了当地最快学会中国话的方式。

教书的先生也来自内地。

最新的规定。

在边地任教五年的教谕,归国后直接升一级,优先安排在州府级县学教学,成为了很多平民子弟的选择。

读完社学,中学。

然后经过五年的实践,只要不是差的太远,经过考核后,再培训半年,就能分配到教谕岗位。

所以边地并不缺少先生,包括海外的琉球地区。

实践前会培训半年,实践完归国后,同样培训半年,加上实践的五年时间,也就是六年的时间,还有路上,以及其他事项耽误,大概需要六到七年。

因此国内的教谕,最年轻的年龄,大概在二十二三岁上下。

当然了。

这是那些平民的子弟。

还有不少的读书人,靠着部分的关系,毕业后就能去到学校工作,不光是学校如此,还有各大明工局的单位,以及衙门口。

十七岁的先生,脸上还有些稚嫩。

不过先生很严厉。

孩子们有的是随着大明士兵来的,还有的是本地的孩子,前者比例很少,整个归仁城,只有不到三十户国内的军户。

大门口。

悬挂的招牌上,写着归仁城特办学校,属于公家性质,也就是在礼部挂了名的。

学校的老师有七个人,而学校的学生有三百多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