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五百七十三章 华夏之歌响彻大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七十三章 华夏之歌响彻大地(1 / 6)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可谓是道尽了世间道理。”

“如济公高僧,出身富贵,后来家道中落,受尽了世间的苦,成为了他宝贵的财富。”

“后有我的好友曹端。”

“他本是河南大户子弟,从小有神通之名,家庭富裕,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

“十五岁开始农耕,已经有了自己的道,从心之道,到了十七岁,学问已经无法让他满足,开始博览世间所有的书籍,建立自己的书室。”

“随着大片井制度的兴起,传统地主受到影响,曹端的家族也开始了败落。”

“可穷困并没有阻碍他在道上的探索,游历天下,睡桥洞每日一顿。”

“生活的磨砺,不但没有打败他,反而让他精益求精,学问一道上,惊为天人也。”

“五百年后,必有曹端之大贤之名,我能为他好友留下薄名,何其有幸焉。”

……

北平社会报刊登了姜宾知的文章,满篇的马屁,看得朱高炽眼角直跳。

曹端之名。

朱高炽自然知道。

从百草到百谷,从百谷到五谷杂粮,从五谷杂粮到南稻北麦。

农业社会的发展,让社会的物资大大增加。

为什么中国没有像欧洲那样分成无数的国家,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很快结束了。

生产力是核心。

西方1:2的粮食收获率,注定了西方无法形成长期大一统的国家,只能保持贵族封建制度。

而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支撑了富余的粮食,养活更多的非农人口,支撑了大一统国家的根基。

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养活了庞大的工匠,学者等非农职业群体,孕育出发达的文明。

到了宋朝,发达的文明,后期却因为外部的失败,引起了社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