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四百七十九章 高新技术的时代(感谢书友慢慢的打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九章 高新技术的时代(感谢书友慢慢的打赏)(1 / 6)

北平孔明灯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之际。

大明全体商业大会召开。

有资格获得邀请的商行,从第一届的百余家,到第二届的两百余家,乃至第三届的五百余家。

同样的会议场地。

庄严的落地大红帘下,商人们各个正襟危坐。

张德辉、张贤才、周有容、陈玉、周文、郭松、杜松、丁英永、祁胜安……

商人们穿着各色的盛装,每个人有模有样的拿着笔记本。

朱高炽在台上讲话。

和以往一样。

高台上简单的竖讲台,朱高炽的演讲稿铺开在竖讲台上。

“根据工民联合部的统计,十一行省一地区,在工民联合部统计过的用人单位高达七千余家。”

“这是可喜可贺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成果,在明年的一年,由工业计划部牵头,联合粮票发行银行,以及其余四家粮票银行,中华重工,全力支持民间商团的大发展。”

朱高炽并不是说瞎话。

历史上清末的张家口,有七千余家从事口外贸易的商行,年进口贸易额三亿元。

大明万历时期。

闽地光冶铁行业就有几十万铁匠,更不用说江淮地区的纺织行业,瓷器行业等。

当然。

那七千余家从事口外贸易的商行,无论规模还是资金都无法与当下工民联合部登记的商行相比较。

但从数字上看,一个地区就有高达大小七千余家的商号,虽然有政策和行业环境的原因,数量还是惊人的。

“在明年的一年,工业计划发展部的重心,是扶持民间商行扩大规模化,提高新技术,增加工业生产效率。”

下面的商人们,每个人都听得仔细。

有些聪明的商人,敏感的抓住了其中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