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二百五十七章 铁道运兵的新时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七章 铁道运兵的新时代(1 / 7)

北镇。

明初的时候,是辽东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随着明朝的发展,中期时逐渐被辽阳取代,到了明末时期,沈阳的规模开始赶超辽阳。

所以后金反叛后,在征服辽东时,迁都沈阳当做都城,用沦为奴隶的汉人血肉,短短时日造成了金碧辉煌的后金宫殿。

相比较下来,辽王宫至今未修好,因为朱元璋顾虑民力消耗太重,所以工期停了又停。

现在朱棣出辽,以北镇为大后方,坐镇此地。

朱棣的眼中,辽东和北平仿佛是两个世界。

准确的形容,是工业发展之后的北平,在长子推动工业发展之前,辽东和十余年前的北平一样。

那时候的北平和现在的辽东一样,人口稀少,民生凋零,水利荒芜,不过经过朝廷几十年的治理和移民,北平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又经历几年的工业发展,庞然大物的中华重工体系的带动下,许多的变化,朱棣嘴上虽然不怎么提起,心里还是记着的。

“西阳哈此人,为非作歹,实为可恶,如果不是父皇的旨意,孤早就派兵去围了他的老家。”

案台后,朱棣气愤的说道。

朱元璋的心胸很宽广,对任何民族,只要居于中国,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下旨天下昭告过。

因此对于边疆的政策是以和平吸收为主。

例如对奴儿干土地上的各族,朱元璋不主张在奴儿干地区动用大军。

他对臣子说:“元都既下,有劝朕即取辽阳者,朕谓力不施于所缓,威不加于所畏,辽地虽远,不必用兵,天下平定,彼当自归。”

朱元璋的政策并没有错。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王化,奴儿干各族主动选择归顺大明,断了隔壁朝鲜图谋奴儿干的野心。

在明初的时候,朝鲜还是很有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