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安西兵日记> 第71章 后宫之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 后宫之星(1 / 4)

来传旨的是陈志,一大篇圣旨念了半天,用词华丽朗朗上口,尽显知制诰的文采,归结一下就几句:因为他词写的好,皇帝赏赐制举出身,文散官升从五品,佩金鱼袋,还给了一座长乐坊的院子和二十个宫婢。

在大唐,想入仕当官有几条途径,最简单的是世家门荫,父祖是高官,儿孙直接获得做官的资格,一代代往下传,这里的名词便叫官宦世家。

第二是军功,武人靠战阵玩命争个出人头地,封妻荫子。文人靠入幕,跟着某位大将军出谋划策,混好了也能入仕。

第三是科举,从最难的进士科到明经明法明算等科目,考过了都有入仕资格,注意是入仕资格而不是直接当官,因为还要再经吏部的考核才能正式上岗,相对来说进士科最难考,升迁也最快。

最后一种很特殊称为制举,也就是举荐征辟,脱胎于汉代的察举制,大概意思就是官员或者勋贵向皇帝推荐某个人才,经皇帝考核后不用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此举本为搜罗民间遗漏的人才,看似合理,实际猫腻太多,而且名目达一百多个,比如贤良方正科,军谋宏远科,文词清丽科等,这么说吧,只要想让你当官,总能找到适合的科目。

所以总有不要脸的官员和勋贵向皇帝举荐七大姑八大姨和各种狗腿子,皇帝发现了这事的弊端,举荐征辟慢慢的越来越少,逐渐成为皇帝和有限几个高官才有的特权。

也正因为少,制举出身反而变得有些吃香,升迁时有了一些优势,许多门荫入仕的官员千方百计求个制举出身,就是为了说出去好听,升官还快。

皇帝给的就是这个制举出身,这也意味着烦了从此便是朝廷认可的正式文官,有了说得过去的证书。而金鱼袋通常只有三四品的近臣高官才有资格佩戴,是规格很高的荣誉,赐给一个刚刚升到从五品的官员是很罕见的,这代表皇帝看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