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冀南风云(1 / 4)

1939年1月,冀南地区风起云涌。

按照“肃正作战”计划,华北方面司令部调集平汉、津浦铁路沿线的第10、第110、第114、第27师团各一部以及伪军共3万余人,由东西两线,分十一路对冀南区进行了大规模“扫荡”。

考虑到鬼子机动平原地区机动速度很快,且拥有装甲列车、坦克、飞机、重炮等武器,平原地区各部队无力直接碰撞,负责此次指挥作战的129师师长和政委将主力和地方武装分为三八五旅、三八六旅、青年纵队、东进纵队、先遣纵队等几个作战集团,以若干小部队与敌人保持接触,迟滞、消耗敌人,主力部队寻找战机粉碎敌人“扫荡”。

从1月7日到1月底,大旅长一直率领着新一团、独立团、补充团与鬼子周旋于邯郸东侧的平原地区(此时772团被师长暂时补充到其他部队),如同在刀尖上跳舞般,持续避过鬼子装甲部队和大部队的追击,并伺机消灭了6支鬼子中队。

不过,平原地区鬼子不仅机动速度快,互相支援速度也快,还有装甲车、豆战车等武器装备,大旅长他们一直无法硬碰敌人,只能依托人民群众隐藏大部队,或者穿插于鬼子的各路追兵中。

敌我机动速度差距实在太大了,虽然目前部队拥有了120毫米迫击炮、82毫米迫击炮以及不少日式枪支弹药,但是一旦陷入战况焦灼,很可能附近几个县的鬼子都会迅速机动过来,甚至可能石门等地的鬼子也会通过平汉线运动过来,将部队重重包围。

过去几个月张云提供的武器弹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状态,八路军各部队仍然无法在平原上取得主动权。

当然,这些武器弹药也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

各部队的战斗力增强了,自然战果就增加了,129师几个作战集团都在借鉴学习张云的做法,发挥火炮集中优势,集合十多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