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068 驰援潼关(30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68 驰援潼关(3000)(2 / 5)

景。

王猛这两条流言可谓是对症下药,军中两万将士无不决心拼死抵抗,阻拦姚襄入关。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四月上旬,在姚襄日以继夜的攻势下,潼关岌岌可危。

羌人甚至一度在城墙站稳脚跟,而潼关守军无力将他们驱离,正当越来越多的羌人涌上城墙之际,王猛也终于带着援军走出禁沟,由西侧进入关城。

“援军来了!”

也不知道是谁率先发现身后的援军,并喊了出来,原本已经力竭的潼关守军再次迸发斗志,奋起余勇,与新加入的生力军一同,将羌人杀退。

姚襄此前见羌军攻上城墙,以为即将攻克潼关,正欲接受诸将的庆贺,哪知道风云突变,前方的羌军狼狈撤离,而城墙上爆发出来的欢呼声,更使他脸色惨白。

王猛趁着羌人被打退的空当,在庆祝的人群中找到杜郁:

“杜将军,你先带领部众退下休息,既然王某已经赶来了潼关,就不会让羌人逾越关城一步!”

杜郁也不逞强,奋战数日,哪怕就连他自己,也已经精疲力竭,难以坚持,又何况是麾下将士,他叹息道:

“杜某无力再战,潼关安危,就仰仗军师了。”

王猛郑重颔首。

在他接管潼关的时候,姚襄也从退下来的羌兵口中得知果真是有援军抵达,虽然具体数量不得而知,但根据羌兵们的说法,城内乌泱泱一片,只怕不下万人。

姚襄并非姚弋仲的长子,其兄长姚益生、姚若等人皆在世,但姚弋仲三十多个儿子中,以第五子姚襄的才能最为出众,就连第二十四子姚苌,相较于这位兄长,也要逊色许多。

当姚苌开创后秦基业后,再回忆起自己的兄长,也感慨自己有四处地方不如他:

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人望而畏之,一也;

当十万之众,与天下争衡,望麾而进,前无横阵,二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