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27章 景川王上马杀贼、下马安民,进了厨房还能烧得一手好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景川王上马杀贼、下马安民,进了厨房还能烧得一手好菜(1 / 4)

用后世的话说,申时行、王锡爵是大明高考的第一、第二名,聪明人中的聪明人。

朱载圳大体给他们说了说设想,他们便基本明白了何谓“报纸”。办报纸的目的又是什么。

其实,更深层次的目的朱载圳没有明言——他想让报纸成为监督官员的一把利剑!

大明的印刷业很发达。铅活字印刷已经在全国普及。这是朱载圳创办报纸的物质基础。

然而,申时行则考虑到了另一层问题。

申时行道:“王爷,驿站运力始终有限。若将在京城印刷的报纸运往各省,譬如说广东。起码也要六个月以上。那新闻就都成了旧闻了。”

朱载圳点头:“这事我已经想到了。可以在南直隶和十三省设立《大明七曰报》的分社。在当地建立印刷馆。

用驿站的八百里加急,将报纸的‘样报’快马送到各地分社印刷馆,在当地印刷、发行。

即便是广东,也能在十日收到‘样报’开始印刷。百姓能够获知半月内在京城发生的新闻。”..??m

申时行敬佩的说:“王爷果然思虑周全。对了王爷,报纸的内容由谁草拟?”

朱载圳解释:“报纸内容分为三类。

其一,是你和王锡爵写的文章,这些文章代表朝廷官方。遇军国大事,表明朝廷立场。譬如东南倭患前我写的那篇《平倭檄文》就可以印在报纸上。

其二,各地分社要招募举人、秀才为‘记者’。让他们将各地发生的大新闻,用驿站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你和王锡爵挑选其中大事,印在报纸上。

其三,官员、文人、甚至于普通百姓亦可以向报纸‘投稿’。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对国策、吏治、民生的见解,皆可发在报纸上。”

申时行道:“王爷,前两条臣能理解。这第三条......若连百姓都能议论国策,那不成了妄议朝政了嘛?朝野恐有非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