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靖康耻(1 / 5)

“汴京城破那日,诸位可知如何?”

大堂间说书的老头儿,正说到孝慈渊圣皇帝,派人去犒劳金人的围城军马,听得大家好不恼火。

虽然这事儿才过去了不到十五年,但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却像是发生在上辈子的事一样。

若不是这些个年纪大些的时常提起,好些人都快忘却了,这大宋国原本是个什么模样。

或者说,他们本就不想记起。

思北楼在临安的酒楼,和它在西湖边上的花船完全是两码事。

这边少见得俏娘子,就连个女的也难看到。

除了不时往每张桌子上添点茶水的几名老妪,这楼里几乎全是老少爷们。

相较于隔壁街的勾栏瓦肆处,思北楼既能提供一个坐的地儿,也能让大伙儿吃好喝好。

像是这般地方,在临安城里虽不算少见,却也没有几家。

毕竟得满足既要、又要、还要,价格还不能过于离谱……花一份钱,做了几件事。

对于劳作了一天的人来说,这儿门槛够低,即使是这条街才发生了命案,思北楼仍是他们消遣的第一选择。

而对于文人雅士们来说,没有门槛,就是最大的门槛。

而且这边说书的人好不识趣,尽挑着靖康元年的事情说。

你这边刚进入到春花秋月的节奏里,那边恨不得让大伙儿都哭出声来。

长此以往,思北楼在民间的名气是大了些,在更高一些的圈子里,便不被受到待见了。

跟在刘邦身边的,是马军司都指挥使刘錡。

宋国三衙,殿前司的是负责皇宫大内,这临安城里的事儿,便由马军司负责。

至于外城,那便是步军司的事情了。

说起来,步军司的都指挥使赵密,也是从张俊手底下出来的人。

刘邦也是花了点时间,才弄清楚了这些人的关系。

但也就只是个大概,最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