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53章 战争史的新一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3章 战争史的新一页(2 / 7)

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修建了大量棱堡,最后还被东南牵着鼻子走。

相比之下,东南那边付出的成本就小很多了。

山东防线的最大成本,就是边境线上的棱堡了。

为了防御东南的进攻,李成梁修建了大量的棱堡,每一座棱堡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维持。

东南并没有和明廷一样修建大量的棱堡,若仅仅是依靠堑壕就设置了防线。

除了堑壕之外,东南还有一种特殊的防御工事——铁丝网。

利用木桩和铁丝制作的铁丝网,配合堑壕可以起到极强的防御效果。

不仅仅是对炮兵和步兵,骑兵也很难突破这些铁丝网。

堑壕和铁丝网比棱堡好弄多了,工业化制造铁丝成本也很低,而且可以根据前线局势随时修改防线。

李成梁也想要学东南使用铁丝网和堑壕防御,可他的工匠告诉他,明廷这边根本没办法低成本的制造这么多的铁丝,如果手工打造,那成本高的吓人。

李成梁只能打消使用铁丝网的心思,乖乖的使用棱堡防御。

除了棱堡之外,火炮也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炮弹和火药的成本不说,另外一种成本来自于东南火炮对明廷士兵的心理压制。

移动部署的炮兵可以随时开炮,明廷新军这边的士兵心理压力极大,要小心从各种方向而来的炮弹。

而东南那边早就已经掌握了明廷防御工事的详细地图,对于每一门炮的位置都已经了解了。

但是明廷这边却因为火炮技术的落后,只能在棱堡上安装固定的大炮,没办法和东南那样使用移动的火炮。

明廷的火炮可以调整的角度很小,对面的东南士兵只要在火炮攻击范围内做好工事,就不用担心其他方向来的炮弹了。

光是这一点,就让东南前线阵地的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