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67章 新思想,新学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7章 新思想,新学说(2 / 7)

朱熹在给四书五经做注的时候,尤其重视给大学做注疏。

他在提出了所谓的三纲和八条目,算是给后世儒家读书人提出了读书人修行的最终目标。

三纲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的“明明德”,就是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

苏泽对此进行了批判,他提出所谓的“明德”,并不是玄而又玄善恶难辨的“德性”,而是要通过思考和实践,学习有关“人文”的知识,要“明”的是万民共有的道德。

“亲民”则是要走到百姓中去,而不是脱离百姓去高谈阔论“明德”,以民为主,明社会万民的道德。

“止于至善”则不仅仅是自身修身,而是要通过“明德”和“亲民”两步,达到天下大同的“至善”境界,最终做到大公无私的道德水平。

当然这三纲只是“成圣”的目标,苏泽提出的只是一个方向。

而对于八目,苏泽则批判朱熹解释错了。

读书人要先有“平天下”,也就是追求“天下平等”的心。

有了“天下平等”的心,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治理好家庭,才能修行好自身,这样才能正视自己,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最后才能穷究事物的道理,达到格除外物而天下至公的境界。

《三经新注》一出,立刻在东南引起轰动,各地报纸上连篇累牍的刊登《三经新注》有关的文章。

有批判的,有赞同的,这场辩论在东南各地的县学府学,书院学院中进行,也有不少旧儒在报纸上刊登文章驳斥苏泽。

而苏泽连续写了十三篇文章,在【雄辩】和【六经注我】这两个强力被动技能加持下,一一将这些大儒驳倒,新学在东南更盛。

对于年轻的读书人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