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公务员> 第一百一十章三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章三请(1 / 4)

第一百一十章三请

不得不说,读书人的心肠够狠。

苏伯衡可算是将自己的身份地位发挥到了极致。

是的,在文坛之上,苏伯衡的身份地位与方孝孺相比差了一些。并不是说苏伯衡在文学上的造诣,要比方孝孺低,而是方孝孺代表宋濂衣钵,身后有一股政治势力支持。

方孝孺的身份是多元的。而苏伯衡就不一样了。苏伯衡单纯的文人而已。否则也不会放下去一切,去修史。

但是即便如此,苏伯衡的身份地位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特别是对于北京方面来说,开战以来,北京与南京交战,在战事上并没有落下风。在财力上物力上各方面,也没有表现出颓势。但是在有一样东西上,却很尴尬。

不是别的。就是舆论上。

特别是官场士大夫的舆论上,虽然刚刚开始朱允炆登基这一件事情,有一些问题。但是在方孝孺以及方孝孺身后势力的支持之下,早就不算什么事情了。

在大多数人官僚眼中,南京是正统,北京是叛逆。这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了。

毕竟,何夕变法得罪太多旧势力了。

苏伯衡文坛大家的身份,代表着士大夫之中舆论权的转移。士林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如果用一个比较现代的词汇来说,那就是知识分子群体,这个群体之中,如果有很多受益于原来的体系的官僚与士大夫,但决计不仅仅有这一些人。毕竟用工业化时代来衡量,中国的读书人是相当少,识字率低下。但是如果用古代文明来衡量,中国的读书人是有剩余的。更是有不知道,多少读书人沉沦下僚,得不到机会。

苏伯衡影响不了既得利益者。但很有可能影响这些人。

毕竟何夕到大明之后,一直在培养人才。但实际上,何夕培养出来的人才,比起何夕需要的人才,简直是杯水车薪。而且今年才开始推广教育。等这些人真正能培养出来,能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