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公务员> 第四十五章何府小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章何府小会(1 / 4)

第四十五章何府小会

何夕与杨士奇的话,并不是单独与杨士奇说的,而是分别与自己手下得力干将谈,当然了,因为每一个人性格不一样,言语之上,也各有不同。一番谈话之后,这些人都纷纷向何夕表示,必将勠力同心,拨乱反正,将变法进行到底。

何夕心中明白,这些人的心思未必完全与自己相同。

从管理学上来说,一个人有效管理的人在七个左右,并不是说,没有天才能够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是何夕却有很清楚的自我认识,他的管理能力,比这个时代的人杰并没有高出多少。

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他的管理能力,也算是很厉害了。更是典范劳模,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是屡兴大案,这就代表了朱元璋对下层的失控。

人死盖棺论定,何夕越发理解朱元璋了。何夕以为当初自己的很多事情是瞒得过朱元璋的。但是而今看来,并不是。而是,朱元璋看上去凶悍与严厉,能让小儿止啼的名声之下,是虚弱与乏力。

朱元璋没有办法。

乾隆说,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儒家向来反对察察之政。

何夕之前只觉得这些人都存姑息之心,没有激流勇进之心。但是而今,却发现是人力有时穷,人不是超级计算机,能将所有的变数算清楚。纵然是朱元璋,能直接管理的人,也不过几十个上百个人。顶天了。

所有事情,都必须依靠这些人来实现。千军万马,都要系于这些人下面。

不管姑息也好,激流勇进也好,都是一样的。

人与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纵然是那种一切唯上的马腿子,也不可能与领导的想法完全一样,否则怎么会有马屁拍在马腿上的尴尬。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与预想有偏差是一定的,肃反,一定会扩大化,上面一个想法,到下面与上面完全相反。这几乎是必然出现了。

明白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不能行察察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