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1 / 5)

杨荣、杨士奇几个,虽然也坐在了尚书位置上,也有他们的主张偏好……但是面对徐景昌的时候,着实有点心虚,不如蹇义和夏原吉他们硬气。

这也没办法,毕竟他们在永乐朝之前,都是翰林,得到朱棣重用,崭露头角,徐景昌已经是通政使,世袭定国公。

随后他们几个更是挂了通政使司参议的头衔,也就是说要从徐景昌这里领俸禄……如此身份,就算想硬气也做不到啊!

唯一一个稍微峥嵘一点的解缙,已经被徐景昌赶出了京城,从某种程度上讲,徐景昌算是彻底掌控了朝堂。

只是坐稳了宝座的徐景昌,变得很是谦恭和顺,不同以往……他已经很少直接插手朝政,而是让各部上呈,小事在通政司讨论,大事拿到了武英殿。

徐景昌越发减少直接发表看法的时候,全都是让下面人提出,然后他附议之后,再递给朱棣。

还有一点很值得一提,徐景昌辞去了锦衣卫大都督的职位,并且推荐纪纲接任。

只不过纪纲由于缺少军功,又不是勋贵出身,没法在五军都督府那里得到都督的身份,只能以指挥使身份,继续执掌锦衣卫。

徐景昌了解情况之后,像朱棣提议,在武英殿会议之外,增设军事联席会议。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由通政使,兵部尚书,五军都督府两位都督,以及锦衣卫指挥使组成的军务联席会议正式成立。

纪纲一个区区指挥使,能跻身其中,简直是十辈子修来的运气。

不过他这种人,很难真的感恩戴德,但是以徐景昌现在的实力,根本不是他能比拟的,想不老实也不行。

所以徐景昌主政,突出一个特点:稳当!

不声不响,无风无浪。

各项政务,除了推不动的,剩下的都在迅速推进。

首先就是岁入的问题,经过徐景昌的核算,大明朝的岁入已经突破了一亿五千万两,这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