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狂野北美1846> 第689章几件大事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9章几件大事儿(3 / 7)

法。

之所以如此

皇帝李察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他清楚的知道建立社会医疗体系,完善养老制度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全社会提高卫生医疗水平,提高社会人均平均寿命的必由之路。

但那样做,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是一口深不见底、永远也填不满的财政黑洞,也是现阶段难以承受之重。

超前一步是领先,超前两步就是疯癫了。

在国民经济水平没有发展到较高水准,形成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枣核型社会结构前,贸然的将这一副重担放在肩上,那可就再也脱不了手了。

尝过甜透的社会民众,不会愿意再回到从前,,那就意味着帝国政府将始终背起这个沉重包袱,带着镣铐起舞。

而这在当今世界大国竞争中,是极为危险的举动。

横向比较

以同时期率先踏入工业化的英国为例;

英国的贫富差距从未像 1795年-1837年摄政年代(注;维多利亚女王陛下继位之前)那样明显,那时的英国,最富有的人尽情享受强大工业的成果,而工人阶级则过着肮脏、残酷和短暂的生活。

在19世纪30年代,伦敦的中产阶级平均可望活到44岁,但工人阶级平均寿命只有22岁。

在曼彻斯特,53%的婴儿活不过五岁,在利物浦,57%的婴儿活不过5岁,这个比例与美国南方黑奴的婴儿夭折率大致相等。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

利物浦、普雷斯顿和曼彻斯特等城镇的工人阶级如果能活到19岁就算很幸运了,英国资本家不但残酷剥削殖民地人民,对压榨国内同胞也丝毫不手软,工作环境恶劣至极。

摄政时期,英国全国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0多岁,这在欧洲竟然属于较高的水准。

在阿什顿安德莱恩没有下水道的街道上,底层工匠们即便活过了幼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