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科幻灵异>走进不科学>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关于我在大宋搞出发电机后又手搓显微镜的那些事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关于我在大宋搞出发电机后又手搓显微镜的那些事儿》(2 / 8)

没错。

在宋朝时期,老花镜便已经出现了。

比如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录》中就有明文记载:

“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另外同样是宋代的《暇日记》里,还提供了一个事例:

“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牍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则见。”

水精,即水晶。

史沆是北宋苏洵的同乡兼朋友,他在担任执法官时曾经得了老花眼,因此使用过水晶制成的眼镜阅读案卷。

不过此时的眼镜,形制应该不似今日我们熟悉的带镜架双片眼镜。

根据相关描述,古代的老花镜是单个镜片,没有镜架存在。

使用时需要用手持着,有些类似放大镜的使用方式。

至于老苏所说的文忠公,自然便是欧阳文忠, 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他也是老苏的一位好基友, 晚年深受视力障碍影响, 距今去世差不多有三十年了。

顺带一提。

古代还有一位很有名的近视眼倒霉蛋,名字叫做白居易,他还为此写过一首诗:

早年勤倦看书苦, 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灯将灭, 朝暗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 唯应闭目学头陀。

由此可见。

老白不但患有近视眼, 同时还大概率得了散光和干眼症....

视线再回归原处。

有了叆叇这个古代老花镜做例子,徐云解释起显微镜的概念就要容易的多了:

“显微镜, 顾名思义,便是可以将微小之物显于眼中的‘镜子’。

叆叇乃是将一个字放大数倍,而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