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1635汉风再起> 第十四章 渤海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渤海国?(2 / 8)

拉科夫一伙人离开雅库茨克,顺着勒拿河而下,数天后到达阿尔丹河口。然后朔着阿尔丹河而上,用时4周抵达乌丘尔河口,又用了10天时间航行至戈纳姆河口。

远征队从这里向上行进200多公里,再往上就不通航了,因为那里形成了许多瀑布和险流。波亚尔科夫一伙人在每一道瀑布前都要把船只拖上河岸,然后再放入瀑布之下的河道里。尤其是戈纳姆河在这段河道,共有四十多道瀑布,至于小瀑布还不在其数。

就这样,哥萨克们在途中克服了无数激流险滩,越过了无数的石梁和浅滩,最后航行到牛耶姆加河口。

但这时严冬将至,河道已经封冻,道路难行,队伍损失了两艘木船。库拉科夫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把队伍一分为二。留下40人由五十人长帕特列凯尹克·米宁率领,在此地留守,保卫船只、粮食及其它财物,约定第二年春天于精奇里江(结雅河)附近会和。

其余的大部队由库拉科夫率领继续前行。他们沿着牛耶姆加河两岸积雪厚重的道路,通过乘坐雪橇的方式开始翻越巍峨的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在跨越了其中的一个隘口后,不知不觉间,这些哥萨克已经越过了黑龙江和勒拿河的分水岭。

库拉科夫终于闯进精奇里江的支流勃良塔河的上游。又经过十余天的行程,库拉科夫到达精奇里江的支流乌姆列坎河,建立了一个小型寨堡。因为,在这里有许多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达斡尔人,必须要对他们实行有效统治。

此前,俄国人来到这里时,就惊奇地发现在精奇里江沿岸的村庄都是由宽敞的木头房子组成的,房子的窗户用油纸湖住。当地的达斡尔村落人口稠密,他们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寨堡里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和豆类,有许多牲口和家禽。达斡尔人还普遍穿着丝绸和棉布衣服,很明显,这是他们用毛皮同南方的鞑靼人交换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