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1635汉风再起> 第二九八章 长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九八章 长安(2 / 7)

止,建业府仍旧是齐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但过于偏僻的位置,湿热的环境,注定不能成为以后齐国的都城。而且,随着移民的速度越来越快,整个汉洲东南地区的人口比重也是逐年增加。

截止到去年十二月为止,齐国人口规模预计将达七十八万人左右,而且这还是未包括今年的移民季增加的人数。更为难得的是,去年汉洲本土及附近几个海外领地的出生人口首次突破了四万人,占新增人口的四成多。以此推算,或许要不了几年,齐国人口增长的主要途径将很快出现以本土出生为主,移民为辅的局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人口自我增长模式。

而汉洲东南几个府县,因为地理和气候条件更为优越,受到了移民政策倾斜,包括大兴府、淄博府(今澳洲悉尼市)、南都府(今澳洲墨尔本市)均已突破十万人,使得整个东南地区人口总规模达四十万人,成为齐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有鉴于此,为了更好的掌控东南膏腴之地,也为了促进和提升东南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在三年前,齐国便开始着手在东南地区选址,以建立未来国家的都城。

根据大王的意旨,都城选择宜位于汉洲东部居中位置,距离内陆在一百到两百公里,且地势平坦,周边有山岭遮挡,以为安全屏障。整体环境,还要有山有水,另外,选址位置还要距离工农业产区不能太远,以方便供应都城所需。

如此简单条件筛选下来,也只能在大兴府和淄博府两处挑选,而且也只能沿着大东山两侧进行实地考察。

作为汉东南行署大总管,潘其风对齐国的都城是建在辖下的大兴府境内还是淄博府境内,并不是很在意,无论如何,都会对两地的人口和经济聚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继而繁荣整个汉东南地区。

但作为齐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对都城的选址,却是有着举重轻重的话语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