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武侠修真>万法无咎> 第十八章 玉鼎失足何所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玉鼎失足何所归(2 / 5)

种,合称九九玄关。但是除了这些共性的问题之外,还有许多个性的问题,任是名师良友也是束手无策。

面临这样的关口,修士往往需要在数条无法验证的道路中凭借直觉随机作出选择。若侥幸作出最佳选择,那算是运道甚好;作出错误选择,轻则元气大损,重则断了道途,甚至有性命之忧。

而道缘愈佳,自身的直觉也就越准确。

然而自上古时代以来,极漫长的岁月里,修士资质的考验便只存在道基---也就是灵根的概念,而没有道念、道缘的概念。

直至今日,除了那些极少数大能之士和根底深厚的修士,多数人依然不知道道念、道缘之奥妙。这是因为,身具灵根的修士,便宛如天地锻造的一只炉鼎,无论炉鼎本身优劣如何,三相之资便像是这炉鼎的三只脚,纵然有小小误差,也不会差距过大。

一般而言,若是一名修士灵根资质是四品,那么他的道念、道缘高不过三品,低不过五品,总之上下差距不会超过一品去。

于是大家认为,灵根优异的修士,自然悟性超卓,福缘深厚,将之看做理所当然的事情。

直到一些近古巨派的大能,在数十万年前,通过一些极为偶然的例子,看出玄妙。有一些本被寄予厚望的天纵之才,灵根上佳,悟性超卓,却偏偏运气极差,遇到一些小关口便损伤气脉,走火入魔;有一些灵根平庸的异才,偏偏见识超卓,对道法的理解甚至胜过超越自己一个大境界的修士。虽然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何至于万分之一,但终于被窥破奥秘,号称“人身如鼎,三相如足”。这种及其罕见的情况,被称之为“玉鼎失足”。

玉鼎,形容本为良才美质;失足,指的是三相中有两相超卓异常,但有一项却极其拙劣,甚至近乎于无。

文晋元听到这里略一沉思,已然明悟:“原来归师兄是玉鼎失足之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