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 674【掉脑袋的案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74【掉脑袋的案子】(1 / 5)

银行系统精简整顿之后,整个陕州县境内,城里有一处存取款网点,乡下有两处存取款网点。这三个办事处,只能存取款,不能进行钱粮兑换。

至于钱粮兑换点,县城的东边和西边,各有一个集镇设立了。

老百姓交公粮的时候,可以折算成银钱缴纳,也可以直接把粮交上去。北方暂时还没改革,南方一些省份,已经只能缴纳银钱,老百姓先要去兑换一次。

这种改革似乎在脱裤子放屁,而且留着空子给基层盘剥百姓。

但却又是必须旳,因为行政成本太大。税收系统和银行系统,那是分开的两个衙门,若用粮食来交农税,税务部门得专门派人,去银行的钱粮兑换点常驻。两个系统虽然可以配合,而且看似很简单,其实经常闹出各种矛盾和纠纷。

再说陕州境内的两个钱粮兑换点,每年收到的粮食,会拿出固定额度,存入特定的粮仓。这个粮仓就是常平仓。

常平仓的粮食,理论上属于县级官府,只不过让大同银行代为存储。仓储的损失消耗,直接在存入时扣除,相当于官府支付给银行保管费。接下来,不管粮食被虫蛀了,还是粮食被火烧了,官府都不会有损失,一切损失得由银行来填补。

“这银行收粮的,是越来越坏了!”

一个农民向柳传宗抱怨:“俺们往年交粮,都是去陈家庄的兑换点。把麦子挑过去,银行的小吏过来,手插进去一搅,硬说你的麦子没晒干,让你挑回去晒了再来。有时候又说,里面的麦麸没扬干净,得扬干净了才能交粮。那起的啥心思?不就是想扣火耗?离得近还好说,挑回去弄了再来。离得远的农民,来回辛苦几趟,费时又费力,还不如认扣一两斤粮食。”

这个现象,全国各地都有,但还真不好管理。

朝廷若对收粮官吏管得严,基层工作就没法做了。因为确实有农民贪小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