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澳洲风云1876> 第843章回顾29年发展历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3章回顾29年发展历程(1 / 9)

今年是1905年初,距离1876年穿越重生已经第29个年头,距离大洋帝国建立已经第15个年头,如今回首往事,感慨颇多。

当年第一次踏上布里斯班码头,李福寿年仅16岁,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在澳洲这片广袤土地上经过近30年的奋斗,度过了辉煌的青年时期,今已人至中年。

他长身玉立,目光深邃的透过高大的拱形窗户,俯瞰山下远远铺陈到天际的红河谷大都市,眼神中带着欣慰之色,凝立良久。

经过29年的发展,大洋帝国如今拥有6000万人口,这其中,第一代来自北方大陆的华裔移民差不多有4000万人,构成了帝国的主流族群唐族,其他的人口是在澳洲本土及海外州新出生的人口,属于移民第二代。

这样算下来,差不多一年100多万移民的样子,早期人数少一些,中后期人数多一些,平均一年移民130万人左右。

这样的数字

并没有对庞大的大清帝国人口增长带来多大的影响,相比原来历史时空,在频繁自然灾害中死亡的灾民大大减少,溺婴现象大大减少,人口矛盾相对缓和一点,仅此而已。

进入20世纪初

大清国依然以四万万五千万人口位居世界第一,29年中移民澳洲的4000万人,就像一颗小石子丢入池塘里,没有溅起些许微澜。

相比较传统而保守的第一代移民,第二代移民对帝国中西包容的文化接受程度更高,归属感更强,文化程度也高的多,识字率达到9成以上。

普遍提高的识字率,极大的增强了帝国人口素质,也是近年来工业和科技成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雄厚基础,厚积而薄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以李孝祖,段长江为代表的移民第二代陆续进入青年期,呱呱坠地的移民第3代逐渐成为主流,代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