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澳洲风云1876> 第171章盘点家底三(重工业及农贸产品深加工业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盘点家底三(重工业及农贸产品深加工业务)(1 / 5)

与蓬勃发展的羊毛产业相比,重工业发展除了少数几个亮点,其它乏善可陈。

受限于电力资源的限制,耗电大户红山炼焦煤厂依然维持三年之前的8条生产线规模,虽然国际市场需求旺盛,资源储备充足,可生产能力没有进一步扩大。

唯一改善之处是污染大大的降低,粉尘减少了80%之多,白虎市重现湛蓝天空。

如今出口到美洲西海岸的优质炼焦原煤数量急剧扩大,已经达到170万吨规模,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万英镑,是难得的亮点之一。

红山炼钢厂投产了第四座高炉,钢铁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规模,引进了第二条英国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船用厚板生产线,具备年产12万吨厚板生产能力。

这与飞速增长的北美钢铁生产能力相比逊色太多,美国在短短三年之内,钢铁生产能力翻了7倍半还带拐弯,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

相比较而言

红山造船厂引以为傲的万吨远洋轮成为出口拳头产品,得到海内外船东的一致好评,收到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的大量订单,交船期已经排到了两年后。

这是红河谷重工业发展中的又一大亮点,红山造船厂正在北仑港兴建大规模造船基地,预计建成后,生产能力将翻两番。

背靠着广阔的悉尼海湾,狭窄的布里斯班河道再也不能成为红山造船厂发展障碍,必将迎来新一轮扩张进程。

通用机械公司大力引进手扶拖拉机生产技术,新落成的松江基地已经具备年产5千台拖拉机生产能力。

远在北美底特律市的卡吉尔蒸汽机械公司,凭借本地雄厚的工业基础,在1880年形成了年产6万台手扶拖拉机和年产15万台新型柴油发动机的生产能力,产品畅销欧美各地,成为世界各地农场主和工矿企业的新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