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都市言情>侯卫东官场笔记> 第672章 决心(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2章 决心(上)(2 / 5)

而不仅仅是忽悠朱仁义。

沙州大学搬迁的根源,在于高校扩招已经不可逆转,而高校扩招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在1997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5%左右,这种规模跟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为此,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

他陈述5个理由支持大学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建议很快被有关部门采纳,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四大目标的高校扩招从此进入正轨,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

侯卫东对此也是深有感触,他在吴海县中读书,这所全县最好的学校,他在最好的班,当年应届考上大学的不过三分之一,而在2001年,吴海县中考上大学的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在校长办公室,与校长段衡山见了面。

“卫东,什么时候给毕业生做一场就业讲座,如今的就业形势和卫东读书时不一样了,你们那时是包分配,好坏都有一份工作,从99年扩张以来,我们很快就要面临扩张后的第一批毕业生,未雨绸缪,请你为师弟师妹们讲一讲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

段衡山与段卫东见过数面,他在这位学生面前还是保持着师者的尊严和亲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