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都市言情>侯卫东官场笔记> 第442章 新征途(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2章 新征途(下)(2 / 5)

夫。他弄了一本成津县地机密电话本,还私下里要了一份成津县县级领导的干部履历,只要有时间。他就拿着干部履历来琢磨,慢慢地,他还看出了一些名堂。

成津每一位县级领导都存在一个飞跃点,比如,蒋湘渝中专毕业以后在临江县的一个乡镇工作之时,恰逢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大的转变,当时有个顺口溜叫做“年龄是个宝,文凭少不了”。蒋湘渝年纪轻又有文化,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提拔成了副乡长,很快就成了乡长,然后到区公所再到县里,一路势若破竹。

仔细分析起来,当年被提拔为副乡长就是蒋湘渝的飞跃点,如果没有这个起飞点,或者说是再晚几年。蒋湘渝或许还在那个乡镇奋斗。一步高步步高,一步错步步错,这是官场升迁中血泪总结。

在县委班子中最年轻地是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致,李致的成长也有一个飞跃点,这个飞跃点还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李致就是成津本土成长起来地女干部,她从沙州师范专科毕业以后,来到了当时的成津三中。成津三中在农村。并不是城里的学校,李致到了三中。被借调到了区公所办公室,当时的县委书记下乡检查工作,在田头偶遇到了帮着社员插秧子的李致,县委书记是南下干部就地转业,很朴实,也很武断,听说李致是干部,还是大学生,便将李致树为一心为群众服务的典型。

有了这次机遇,李致很快正式调到区公所并任团委书记,一年后调入县团委,后来当了县团委书记,再到了一个偏远镇当党委书记,数年后回城也任组织部副部长,三十八岁就成了最年轻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被县委书记偶遇,成了李致的飞跃点。

侯卫东仔细研究了所有县级领导地履历,得出结论,要想当官,得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要基本素质,这个素质必须保证能抓住突如其来的机遇,而这个素质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