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梦回大明春> 278【西域后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78【西域后事】(1 / 4)

中国古代的毛纺技术,在汉唐时期非常繁荣。

羊种和织机从西域传到中原,中原的纺织技术也传回西域,长期互相交流促进,让两地的纺织技术都飞速发展。

弹棉花使用的木弓,最早就是用来弹羊毛的!

可惜五代以后,中原与西域长期断绝联系。元代倒是大融合了一段时间,但西北诸王叛乱,察合台汗国内讧,新疆地区的人种都换了一茬,各种传统工艺更是近乎断绝。到了明朝,新疆与中亚地区战争不断,遇到好几个只懂抢劫,却不事生产的苏丹,再加上贸易和交流中断,直接把新疆地区的毛纺技术打回原始社会。

如今的吐鲁番、哈密等地,居然广泛使用皮绳弹羊毛。这种工艺弹出的羊毛,只能用来做毛毡,就连做毛毯都稍显粗糙。

也有优良工匠可以纺毛纱,但需要两个人配合,纯手工进行捻制,纺出的毛纱粗细不一。只有顶尖工匠,能够纺出精致毛纱,但良品率超低且效率也非常感人。

吐鲁番。

剌把罕看着正在工作的梳毛机,眼睛里都冒着金光,兴奋道:“有了这种机器,就可以每天生出金子!”

“还行吧。”王渊有些失望。

这种台式梳毛机,英国那边几十年前就有了,属于被工业革命抛弃的玩意儿。

天山南北的羊毛没法精梳,因为全是短羊毛。王渊虽然给梳毛机增添了精梳功能,也只属于“假精梳”而已,让梳出的羊毛稍微粗细均匀一些。

至于羊毛纺纱机,直接把棉花纺纱机搬来,羊毛其实比棉花更好纺织。但必须进行局部改动,纺轮如果太重、太大,纺出的毛纱就特别粗,而且粗细很不均匀。纺轮的最优质量和大小,王渊跟学生们试验了十多次,终于得出最合适的数据。

王渊跟学生们都没接触过毛纺,一切都从甘肃搬来的机器进行改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