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明末皇太子> 第两百四十五章改制(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四十五章改制(5)(1 / 3)

这么做朱慈炯当政初期肯定会留下一个堵塞言路不纳忠言的恶名,不过很显然朱慈炯不会在乎这个,因为他所做的都是对的,那么反对的人自然就是错的。

说一千道一万,主要还是因为朱慈炯对于历史上明末的绝大多数臣子内心深处感到失望,正如崇祯殉国前所说‘百官皆可杀,勿伤百姓一人’一样,明末时期的文臣和宋亡之时的文臣在道德操守上相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但朱慈炯想要堵塞的只是官员的言路,却没有打算堵塞百姓的言路,相反他准备大力提倡百姓论政,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加入到对政治得失的讨论当中,不但能听到最底层人民的心声,更能够对官员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后世网络舆论的威力朱慈炯可是知道的很清楚。

提到舆论就不能不提舆论的载体之一报纸,眼看五老慢慢从思索中回过神来,朱慈炯眼中闪过一丝亮色道:“现如今读书人也好官员也罢,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清谈,不管对错都想要把自己的政治见解给说出来,朕和诸卿身处庙堂之高,想要听到底层士子乃至百姓的声音难之又难,但朕又不愿意天下大事全都由官员的嘴来告诉朕,那不仅少之又少,而且朕对各地灾害乃至民间疾苦一无所知,官员是不会告诉朕这些的,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所以朕决定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广开言路。”

五老脸色又是一黑,天子这话再一次表达了他对于官员骨子里面的不信任,这其实归根究底也不能怪今上,虽让北京城破的时候那么多的儒家文臣东林‘君子’变节降贼甚至降了异族呢,这些人背叛了今上的父皇,论谁摊到这样的事,不心存芥蒂也是不可能的,要想改变今上对儒家文臣的印象,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终有一天能让今上知道他们东林君子的赤胆忠心,当然在这之前得要把今上交代的事情办好。

现在听到今上又要成立新的部门,五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