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秦吏> 第395章 羊吃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5章 羊吃人(1 / 4)

“戎人有句俗话,一片叶子遮眼,便看不见鸡头山,说的就是我啊。”

次日,送北地郡尉黑夫离开乌氏县后,乌氏倮对弟弟如此感慨。

昨天与黑夫、陈平的谈话,对乌氏倮触动很大。

他一直将同匈奴、月氏的贸易当成自家的财源,只觉得两部若被秦扫灭,这中转贸易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所以对西拓计划持消极态度。

但黑夫却给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贸易非但可以继续,而且乌氏的商队还可以走得更远,获利更大!

乌氏倮已决定,三月份时,便要派一支商队,从湟中绕道,去黑夫所谓的“西域”看一看瞧一瞧。

这是远的买卖,在离开前,黑夫又给乌氏倮指出了近的买卖:羊毛。

黑夫与李信去积石山祭河源时,当地牧羊经验丰富的羌人告诉过他:羌羊是野盘羊驯化来的,在野羊身上有两种类型的毛,一种是粗毛,和人类头发的粗细差不多。另一种是绒毛,贴着皮肤生长。绒毛专门用于冬季保暖,所以每年入春后,羊身上的绒毛就会脱落,新的绒毛会在入秋后重新生长出来。

数千年来,羌人对野羊进行了选育,形成了羌羊。它所产的毛已不再区分粗毛和绒毛,其粗细介于二者之间。而且,还不会在春天脱落,而是像人类的头发一样,一直保持生长。这么一来,不仅羊毛的均匀度很好,产量也大大提高了。

只有这样的羊毛,才可以被捻成毛线,织成毛衣。

来到北地郡后,黑夫发现,当地也有绵羊,但与陇西、湟中的绵羊,有些许不同,可能是两个亚种。这种羊又叫做滩羊,肉质鲜美,直到后世都是一道美味。但它的羊毛却和野羊一样粗糙,所以本地戎部并不其剪毛纺布,而是直接剥皮做裘,或者用其织点粗糙的毡帐,制衣就别想了。

这便是北地、匈奴毛纺业大不如陇西、羌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