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民国之文豪崛起> 656【我的祖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56【我的祖国】(1 / 4)

“呜”

江轮的汽笛声飘荡在水面上,周赫煊靠着栏杆抽烟,说道:“六帅,你说自己见过希特勒,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学良回忆说:“非常擅于演讲。我虽然听不懂德语,但他演讲时抑扬顿挫,配合着手势和表情,让人不由自主的感觉热血沸腾。他个子不是很高,不过气势却很足,而且彬彬有礼,不像欧洲媒体说的那样神经质。”

“看来你对希特勒印象很不错,难怪会认为法西斯主义是好东西。”周赫煊笑道。

张学良道:“不管如何,德国确实帮中国做了很多事,希特勒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也许吧。”周赫煊吐了个烟圈出来。

30年代中前期,中国和德国的外交关系非常好,老蒋隔三差五就要派人到德国考察学习,甚至德国“国防军之父”冯·西克特还亲自访华。德国不仅帮助中国培养军官、训练部队,帮助中国引进步枪生产线,还帮助中国组建防空体系。

德国“国防军之父”西克特被老蒋聘为军事顾问,西克特专门为中国写了一篇,如此说道:“中国急需的不是人数庞大的陆军,而是全力建设一支训练精良、装备齐全的精质部队,应先建立一支模范队伍,再逐步推广到其他部队完成国军的改造。”

这个建议被常凯申虚心采纳,并在1934年底进行“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国军已完成35个调整师和24个整理师,另调整东北军10个师、广东军10个师、川康军26师及9个独立旅,可谓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军政军令系统的大改造,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和指挥水平。

只不过,这次大整军也彻底确立了常凯申的军事独裁地位,他趁机把原本不听指挥的许多杂牌军和地方军掌握在手中。

就在去年,常凯申向德国购买了价值1500万银元的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