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民国之文豪崛起> 651【长江大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51【长江大桥】(1 / 4)

听说周赫煊想要投资修铁路,宋子文有些诧异地问:“明诚兄,你想要注资哪条铁路的修建?”

“粤汉线。”周赫煊笑道。

“粤……粤汉线?”宋子文愣住了,随即哈哈大笑道,“明诚兄想太多了,粤汉线不用你投资。国民政府就算再缺钱,也不敢挪用粤汉线的修筑资金,那是蒋委员长亲自过问的铁路干线。”

何为粤汉线?

即广州到武昌的铁路段线。

两湖地区是抗战打得最胶着的地方,那时东南沿海被日本占据,西南地区又交通不便,于是英美的国际援助只能走海路到广东,再通过铁路运输〖粤汉线〗抵达前线战场。

粤汉线,可以说是抗战中后期的国家生存大动脉。

这条铁路已经修了快40年了,最初由盛宣怀引进美国资金筑路,但引起粤、湘、鄂三省绅商的不满,强烈要求满清政府收回粤汉线的修筑权。经过数年的扯皮,张之洞站出来支持本国商人,粤汉线变成了官督商办。

但这还只是开始,美国暗中各种挑事,还把比利时拉下水,甚至英法德等国也想进来分一杯羹,再加上中国商人筹款不利,粤汉线的修建一拖再拖。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由于连年军阀混战,政府再也顾不上修建粤汉铁路。只能由各地商人零敲碎打,年复一年的修路,终于陆续修好各个路段,只剩下工程难度最大的株〖洲〗韶〖关〗段——按照英国人的勘测和设计,这条路段需要打通70多个隧道。

只要这条铁路全线贯通,那么到了抗日战争中期,两广乃至两湖的物资运输就有了保障。

周赫煊问道:“粤汉线有眉目了?”

宋子文点头道:“中日必有一战,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湖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这铁路交通是必须要保障的。委员长已经任命凌鸿勋先生为株韶段的工程局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