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圣祖> 第四五三章 跟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五三章 跟风(1 / 5)

阎应元的土改倒没出现什么问题,士绅之所以能够横行乡里,在于其欺上瞒下,和上层官府勾结,篡取了一部分的行政权,而当官府想要对付他们的时候,却是非常的容易,更别说现在知县旁边还有一棒子虎视眈眈,等着分地的青状。

就算没有这些青状压阵,他们轻易也不会造反的,而且,没有了对乡下农民的哄骗和从攒,他们根本没有造反的能力,不是所有士绅都会收买人心,轻易就能拉起一支队伍的。

何况,山东乃是产盐之地,自从全国所有盐业都收归皇帝内府之后,便没有了什么盐引,而是所有人都可以买卖,部分官盐私盐什么的,占着地利的便宜,山东这帮子士绅不论是在当地零售,还是倒卖食盐到外地,都能活得很滋润了,土地什么的,没了就没了吧。

这些种种原因,让阎应元的土改进行的十分顺利,没有丝毫的阻拦,最大的麻烦,也不过是文员小吏不够,征召了大批的乡村老师过来帮忙。

他这边忙碌的高兴一场,但是当这件事传到了其他地方后,引起的轰动,绝对不下于一场八级大地震。

当文部尚书杨涟看到这一番奏折后,也是悚然一惊,不过他随即反应过来,这绝对是个好素材,而是是皇帝喜闻乐见的好素材,陛下之所以不像军事改革一样,在全国铺开来搞土改,就是怕人手不够,引起骚乱。

而今能有官员主动搞土改,那真是节省了不少的时间。至于改革失败,闹出乱子的,这就不是杨涟该考虑的了,而是内阁的事,他只做正面的推动。

当即,杨涟就将郓城县令阎应元的事迹刊登在了帝国日报上,就连其进展和成果,也是一一详细列出来。

在杨涟交代下属,将这片事迹放到报纸上后,内阁那边也迅速反应过来,同时下发了一期邸报。

凡自觉有能力者,皆可在本县本府进行土改,成者奏报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