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圣祖> 第三六七章 代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六七章 代价(1 / 5)

朱由校靠在椅子上,慢慢听着徐光启唠叨着。

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此刻朱由校就有这种感觉,徐光启说的事情非常的多,单独一件拿出来或许没什么,但是这么多小事堆积在一起就有事了。

杂乱而又繁琐。

不过朱由校并没有不耐烦,而是一件件的听着,然后和徐光启商量商量。整个八月份之前的内阁,并没有干多少事情,除了照常修路外,总共也就两件大事,一个是土改,整个已经被阻扰,目前只是放在河北先试点。

另一个,便是各地官府的人事调整了,这是今年最主要的工作。徐光启汇报的也大都是这一类型的,皇权下乡也包括在这个范畴之中。

在朝鲜,朱由校采取的是户口档案制度,国内此时还未实行,但官府当中,却是已经开始了。所有官员以及经制吏都必须建档造册,一人一份,以后这份档案就随着官员的调任升迁而一起走。

从最高的首辅,到最低的经制吏也就是公务员,所有人都有一份档案,将过往记录在册。

“陛下,老臣觉得,这地方县令的品级,似乎并无提高的必要。”说着说着,徐光启忽然冒出了一个问题。

“哦,为何啊?”朱由校好奇的问道。

当初之所以提半级主官的品级,也是朱由校考虑到地方权威的问题,毕竟有时候军政要相互合作办事,检察院、法院、监狱的工作要协调,此时没有政法委书记的职务,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县令知府等来调节了,故而他特异提高了半级的品级。

“陛下提巡抚、知府、县令半级品级,是为了他们统领地方事务,更好的发展地方,内阁也是如此做的,在下来品级提升的公文后,又邸报到全国各地,做出新的规定,各地的都察院、大理寺在一定程度上,要接受当地官府的管理。”

徐光启详细解说着,“只是,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