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都市言情>重生燃情年代> 第356章 空手套白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6章 空手套白狼(2 / 5)

梁一飞和谢逸飞心里都有点不太是滋味。

这家厂子之所以不考虑收购,就是因为这位为了厂子和职工,不惜下跪的厂长,在过去的几年期间,为了厂子能够活下去,不停的引入各方面帮助,甚至还进行了很超前的股份制改革:在厂子的权利构成里,有镇政府的、有县教育局的、县文化局的、县里两个银行的、有农村信贷社的、有职工的,甚至还有社会上一些私营老板和当地其他厂的,一个厂子里,能讲的上话,有一定能力和势力的股东,大大小小,居然超过了十家。

这种厂再便宜,厂长再情真意切,收过来都只会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光对于未来谢逸飞在蜀中的药业事业没有半点帮助,稍微不慎,甚至会像一个蚁穴似的,影响到他整个药业的布局。

而在最后一家考察的雅安制药,在当地迎接他们的,已经不止是厂子和当地领导,附近几个县的部分企业领导,听闻有正大集团的外商来收购企业,一窝蜂赶了过来。

在计划经济时代,各地都出现了大批重复建设的‘小厂’,产能过剩;而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这些小厂由于地方保护政策失效,市场的流通性增强,开始大面积的进入亏损,而鉴于社会稳定考虑,又不可能让它倒闭,只能依靠地方财政维持,恶性循环下来,整个国家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比如在南江省,光是生产热水瓶的厂家,一个省就有六家,当初罐头厂也是一样,小小的罐头,一个省居然能有五家厂,全靠银行贷款过日子。

所以才会有国企改革,把一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交给市场去解决,宁可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损失一些资产,让利给资本,也不能任由这些包袱拖垮经济。

所以也才会有梁一飞和谢逸飞这样,从中获利的企业家。

四家厂里,雅安制药算是各方面条件最好的一家,虽然年毛利润只有两万,但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