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我是木匠皇帝> 第六百零五章 回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零五章 回京(1 / 5)

天启皇帝的语气很是淡然,似乎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可是现在的大臣可是坐不住了。市舶司,代表着什么,在坐的每一位大臣心里都十分的清楚。这可不是说说而已,代表的可是财富,巨额的财富。

不过在坐的人,也有不慎明了的。大明从洪武三年,罢市舶司,开始实行海禁。到了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确立了以朝贡为主体的海外贸易。可是到了嘉靖年间,朝贡体系已经逐渐崩坏了。

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展开,欧洲人开始踏上了海洋之路,东南亚很多地方成为了殖民地。大明朝的朝贡贸易,彻底丧失了意义。每年到大明朝贡的使节越来越少,随着赋税的减少,大明已经没有了探索外海,制造大船的能力。

嘉靖一朝,倭寇横行,整个沿海遭受到了十分大的破坏。可以说大明朝已经断绝了和海外的贸易沟通,隆庆皇帝有张居正辅助,展开了改革。其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决策,那就是隆庆开海。只不过张居正只是将目光盯在土地上,开海似乎成为了一个摆设。

隆庆开海,只限福建的月港一口,其他地区依然不许贸易。只限月港一地出海,且只许漳州和泉州的商人进行贸易,其他地区的商人不发“船引”,不许贸易。而且给漳州和泉州的商人还制订叻荒唐的规定,漳州人只许去西洋,泉州人只能在东洋(东西洋以文莱为划分),不许和日本贸易。

这种畸形的政策。导致了开海收益并不是十分的明显,最多一年的开始税收不过是三点五万两白银。于此相对的是欧洲人繁盛的海上贸易,东南沿海走私日益严重,出现了武装的海外商人。早期是以李旦、颜思明为代表。不过后来的巅峰,却是郑芝龙的海外集团。

这些海上集团,通过武力捍卫航路,通过走私或许巨额的利润。大明知道灭亡,也没有尝到海上贸易带来的好处。

对于天启皇帝来说,这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