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宋王> 第三二九章 一丘之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二九章 一丘之貉(1 / 8)

君权和相权是古代政治十分重要的部分。

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皇帝们都想要大权独揽,乾纲独断,至少大部分的皇帝是这样的。可是皇帝的能力和jin力终究是有限的,根本无法顾及整个庞大的帝国,更加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注定了需要一些帮手。

于是便有了官僚体系,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宰相,相权也就应运而生。尤其是秦始皇确立三公九卿制之后,丞相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宰相的存在是帮助皇帝分担处理政务,是皇帝的帮手,相辅相成。当然了,有利就有弊。相权,准确说是包含宰相在内的百官的权力,和君权之间有天然的矛盾,某种程度上对君权有所限制。

大有为的君主们都试图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六部,政事堂的宰相从一个变成好几个,目的便是通过分权而集权。

到了后世的明朝,朱元璋更为直接废除了丞相制,可实际上相权真的消失了吗?像朱元璋这样jin力旺盛,威严十足的君王或许可以掌控场面,却并非每个皇**行。

到了明朝中后期,他们的子孙们便做不到了,设立内阁实际就是相权的运营机构,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并不亚于以前的丞相。所以在君主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这样是有利有弊的,对于大有为之君而言或许会有所掣肘。可对于那些平庸的君主,可以限制他们任xin妄为,导致国家出现重大问题,保证**的平稳,是大有好处的。

故而,这个君权和相权处理的好则相得益彰,处理不好便会有多掣肘。

相对来说,宋朝的宰相的制度十分完善。两府八公,中书的宰相、参知政事,再加上西府枢密院正副使,一共八位。当然了,还有些人是名义上的中书门下平章事,却也只是个荣誉xin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