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大唐风流军师> 第430章 食色·性也(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0章 食色·性也(一)(1 / 7)

李丽质好好的哭了一顿,上下左右检查李彦,直到确定李彦除了不能行走以外,其他方面没有问题,才放心的松口气。

两个人还是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分开这么长时间,虽然李彦上一次入吐蕃也是一年时间,但没有什么风险,可这一次却差点没命,两个人有很多话要说。

刘武很明智的没有来打扰。可第二天开始,李彦就没时间了,刘武带来了二百多人可不全是侍卫,其中有一百多名是新考上的官员,被他带到西唐。这是李彦信中向李世民要求的,西唐需要大批的官员,越多越好。

可李世民已然没人可派了,哪个朝代都是官员没地方安排,但贞观一朝出现一个奇怪的想象,那就是吏部每年一次科考,大批选拔官吏,可还是不够用。

本来世家大族和一些门阀都争着抢着控制,不让开科取士,想延续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可需要官员的不是大唐本身境内,只要当上官员就得出外任,去边远的苦寒之地。

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意去,李世民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开科取士。那些寒门世子只要有机会入仕,有为国出力的机会,是没资格挑把捡瘦的,能被录取已是万幸。所以这些年几乎快成定制,一年一次,每次录取八百多名,但还是不够用。

为什么?很简单,李书同、李承乾、李泰都需要人员,他们开拓的地方连汉语都不会说,那些地区连文字都没有,哪来的文化?所有的管理者都得从内地派。

岭南道人口也不多,有文化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只能向父皇伸手要人。虽然李世民万分高兴,可他也没有啊?偏偏魏征、房玄龄、岑文本这些人,什么不能降低标准,非有才学的人不能入仕,以免官员腐化,变成恶吏贪官。以这些为理由,就是不同意李世民什么人都派。

这样一来,哪有那么多人?十年寒窗读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连续科考,让读书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